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赌大小最有效的倍投方法 > 新闻动态 > 卫绾从车夫到丞相,能力平庸却平步青云,有哪些职场真经
卫绾从车夫到丞相,能力平庸却平步青云,有哪些职场真经
发布日期:2025-06-24 00:46    点击次数:175

卫绾是汉武帝初期的丞相,出身寒微,没有显赫的家族,也不是名师高足,典型的基层草根。

卫绾的最初职业是车夫。驾车这活儿,本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,也不是有什么远大前程的职业。

但,卫绾同学却一门心思要做个好把式,潜心钻研驾车技巧,诚心与马儿交流,熟悉马匹的脾气秉性,熟练掌握各种驱使的力道和方式,努力实现车马人三者合一。

因出色的驾车技术,卫绾被人推荐给了代王刘恒,成了代王的专职司机。一个大诸侯王的近侍,如果想经营事业,发家致富,会有大把的机会。但卫绾老实本分,自始至终认定自己仅仅只是一个马车夫,本职工作就是驾好车,与驾车无关的任何事都不过问,与驾车无关的任何人都不结交,每天只埋头把驾车的活儿做到极致。

吕后病逝,西汉帝国的朝堂,发生了腥风血雨的军事政变。远在代国的刘恒,被功臣集团选定为新的天子。卫绾也跟着从苦寒之地,来到京城长安。虽然工作仍然是老本行车夫,但头顶却多了一个头衔“郎官”,虽品秩不高,但却是天子近臣,地位已是一步登天,鲤鱼成功跃进了龙门。

只是榆木脑袋的卫绾,仍然认死理,认定自己只是一个车夫,仍然只是一门心思做好一个车夫的本职。

没有突出的技术,没有强大的背景和人脉资源,把手头现有的工作做到极致,不失为实现人生理想抱负的最佳捷径。

卫绾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、一丝不苟的作风和精益求精的精神,深得汉文帝刘恒的赏识,不久后又将卫绾提拔为“中郎将”,负责皇帝出行及皇宫安全警卫的高级武将,是品秩二千石以上的京城高官。

(建陵侯卫绾者,代大陵人也。绾以戏车为郎,事文帝,功次迁为中郎将,醇谨无他。——《史记·万石张叔列传》)。

身居高位,大权在握,又深得皇帝宠信,对许多人来说,难免不会飘飘然,轻则张扬跋扈、结交权贵,重则以权谋私、违法乱政,但卫绾仍然认定,自己的本质只是一个马车夫,一个马车夫有什么可炫耀和张扬的呢?一个马车夫又有什么资格谋求俸禄之外的钱财和富贵呢?

因深得皇帝的喜欢,刘恒赏赐了卫绾很多宫廷之物,卫绾从不拿出来示人炫耀,更不会拿去变现,换成钱财改善生活,仍然拿着应有的朝廷俸禄,独守清贫的生活。

汉文帝一共赏赐了6六把宝剑,卫绾不但不敢佩戴,而是惶恐不安,将6把剑挂在内室的墙上,日日擦拭,日日奉香,视为神物,不敢有半点亵渎。以致于后来,文帝的儿子景帝刘启继位后,打算再赏卫绾一把天子剑时,卫绾急忙摇头推辞,坚决拒绝,“先帝赏臣的宝剑,我都照顾不过来,不敢再接受陛下的剑!”

(绾曰:“先帝赐臣剑凡六,剑不敢奉诏。”上曰:“剑,人之所施易,独至今乎?”绾曰:“具在。”上使取六剑,剑尚盛,未尝服也。——《史记·万石张叔列传》)

当时的朝廷官员当中,将皇帝赏赐的东西,拿去换成金银细软,是正常情况,像卫绾这样视为圣物供奉的,实属少见。

汉景帝不信,当即去了卫绾家中证实,看到卫绾家中简陋,而先帝的天子剑,却挂在墙上擦拭如新,一尘不染,不禁感慨万千,当即将卫绾认定为心腹重臣。

卫绾升任高级武将“中郎将”后,位高权重又深得文帝宠信,自然而然地成为朝中各级官员和各方势力,争相结交的对象。但卫绾丝毫不为所动,坚持深居简出,除了工作,跟谁都不交往,只忠心汉文帝一人,连一个他最应该结交的人,都被拒之门外。

汉文帝晚年多病,身体每况愈下,来日无多。太子刘启开始抛头露面,提前布局朝廷势力,经常邀请皇帝身边的近臣聚会,提前结交朝臣,熟悉人事,为将来登基谋篇布局。

这些朝中重臣,能得到当今太子、未来皇帝的青睐,为将来的美好前途打下坚实的基础,自然求之不得,非常高兴。

太子刘启想结交的天子近臣,自然少不了“中郎将”卫绾,但刘启几次宴请卫绾,卫绾都以生病为借口,拒绝赴宴。

(孝景为太子时,召上左右饮,而绾称病不行。——《史记·万石张叔列传》)

汉景帝刘启的刻薄寡恩是出了名,他对卫绾不上他的道,很是生气,认为卫绾看不起他。

汉文帝在临终前,曾特意交待儿子刘启,“卫绾为人忠厚老实,对朕忠心耿耿,你以后要好好待他!”

(文帝且崩时,属孝景曰:“绾长者,善遇之。”及文帝崩,景帝立,岁馀不噍呵绾,绾日以谨力。——《史记·万石张叔列传》)

先帝虽要求刘启善待卫绾,但刘启继位一年多了,却一直对卫绾不热不冷,几乎是将他晾在一边,这位小心眼的皇帝,对曾经的过往,仍然耿耿于怀。

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,先帝身边的宠臣,被新上位的皇帝无故冷落,若是常人,必然心怀不安,急于巴结新帝,表明心迹。但,卫绾像没事人样,若无其事地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,不主动套近乎,也不急于表忠心。

时间一长,汉景帝刘启忍不住了。有一次,汉景帝到上林苑去,特意让中郎将卫绾陪乘,并他借机问他,“卫绾,你知道朕为何让你陪乘吗?”

卫绾回道:“臣愚钝,您为何叫我陪同,实不知!”刘启装着很生气,“好你个卫绾!当年宴请你来喝酒,你为什么不来?”

卫绾极为平静地叩首回答道,“陛下息怒,真是事不凑巧,臣当时确实有病在身,不便应约!”

刘启摆了摆手,“罢了罢了,知道你也不会说出真心话,朕替你说出来吧,你是先帝的宠臣,心里只有先帝一人,对先帝极其忠心,这没什么不好!”

卫绾再拜回答道,“臣本一车夫,承蒙先帝厚爱,才有今日,臣时刻不敢忘本!”

刘启虽为人刻薄,但也极其聪明,他怎么可能不清楚,卫绾忠诚于先帝,又怎能不忠心于自己呢?

不久之后,汉景帝下旨,升任卫绾为“中尉”,负责整个京城长安的警卫和治安,手握重兵,权倾一时,成为可以左右朝局的核心人物。

升任“中尉”的卫绾,位高权重,炙手可热,但他从不盛气凌人、恃强凌弱,而是宽厚待人、宽容大度。手下犯错,卫绾总是想方设法替人遮掩,实在隐瞒不住,就将责任揽在自己身上,全力呵护手下周全。如果取得功劳和成绩,得到皇帝和朝廷的奖赏,他从不宣扬自己,将功劳推给手下和身边的人。同时,为人清正廉洁,家无私财,皇帝和朝中大臣,都认为他是个值得信任的忠诚之士,是个可以托付的忠厚长者,景帝因此拜卫绾为河间王太傅。

汉景帝晚年,不满太子刘荣的母亲栗妃,于是废黜刘荣的太子之位,栗氏一族及关联者全被族灭。太子刘荣在做太子前曾是河间王,而卫绾是河间王太傅,按照株连的法令,也要被诛杀。但刻薄的汉景帝都认为卫绾是个忠厚之人,不忍心处置他,只是让卫绾告老还乡了事。

(其明年,上废太子,诛栗卿之属。上以为绾长者,不忍,乃赐绾告归,而使郅都治捕栗氏。——《史记·万石张叔列传》)

太子刘荣被废之后,汉景帝立胶东王刘彻为太子。朝廷要为新太子选一位老师,窦太后推荐其内侄窦婴。窦婴不仅仅是外戚,更是位文武大才,做过大将军,当过丞相,按理做太子老师再好不过了。

但汉景帝却没有同意,他回绝母亲窦太后说:“窦婴是个很有本事的人,但心机太深,让他做彻儿的老师恐怕不太合适,我看还是选卫绾吧!他的忠诚,辅佐少主最为合适。”

于是,卫绾从老家被召了回来,拜为太子太傅。不久后又被升迁御史大夫,位列三公之列。

(既已,上立胶东王为太子,召绾,拜为太子太傅。久之,迁为御史大夫。——《史记·万石张叔列传》)

公元前141年,太子刘彻继位为帝,御史大夫卫绾代替桃侯,成了大汉的丞相。

卫绾的职场真经也许就是,干不成大事前,先将眼前的工作做好、做到极致;不盲目追求捷径,先做好本职:得志不忘形,居高位时守初心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